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公布“2022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评选结果,学校获评“全国暑期实践大学TOP10”,这是我校自2019年获评全国“最佳实践大学”以来,第四次获此殊荣。
同时,“四叶草”暑期社会实践团、“‘筑梦陇西’关爱西部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项目、青少年儿童视力健康守护系列论文专利等分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实践项目、实践成果TOP10,青衿致远实践团、“追寻足迹 青春向党”社会实践团、黄河流域桥梁检测系列学术论文专利等入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实践成果TOP100。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四叶草”暑期社会实践团
“用爱点燃希望,用爱点燃梦想”,理工青年全媒体中心“四叶草”暑期社会实践团自2013年成立以来,用十年的坚定、坚守与坚持,呵护孩子眼中的光,书写青年责任担当。2022年团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以团组织对乡村青年引领力为主题的团情调研,共调研200余户,收获有效样本180余份。实践团成员牢记责任与使命,发挥社团优势,构建一套特色课程体系。依托实践项目,实践团整合当地社区资源,建立地方与高校的长期合作关系,巩固了三处暑期实践基地,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获得家长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相关事迹被滕州日报、潍坊日报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管理学院
“青衿致远”实践团
“青衿致远”实践团先后调研曹县各行业十余家典型企业,多角度切入曹县电商“一核两翼”发展模式;与阿里巴巴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搭建活动平台;制作宣传图册赠予政府相关机构,宣传视频单条浏览量突破50万次,点赞、转发突破4万次。同时团队立足学术角度,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把握价值共创理论,创新性引入多方利益相关者,构建了“电商平台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网络”模型,获得了阿里巴巴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曹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
校学生会“追寻足迹,青春向党”实践团
“追寻足迹,青春向党”实践团以“重温领袖足迹,寻访红色文化”为主题,先后走访了东营市杨庙社区、黄河入海口、曲阜孔子研究院、济南三涧溪村、威海刘公岛等地,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探寻新时代发展成就。其中,在黄河入海口,团队成员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主动担任生态文化讲解员,为游客普及黄河湿地近年来发展与治理状况,同时身体力行参与修整草地、处理垃圾等湿地环保工作,为该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积极贡献力量。在考察过程中,实践团将寻访红色足迹的主题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在实践地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服务10000余人次。实践团队将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路线中体现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改革、传统文化传承等热点汇总编辑,形成10000余字总结报告,在校园及实践地积极宣传,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赴陇援西”实践团
“‘筑梦陇西’关爱西部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苑爱心社“赴陇援西”社会实践团推出的特色品牌项目,自2010年起,连续13年远赴甘肃省开展活动。以“伸出温暖的手,奉献火热的心,关爱西部留守儿童”为口号,采用支教与调研并行的实践形式,致力于助力陇西地区乡村教育振兴。13年中,236名志愿者奔赴西部,帮助留守儿童780余人,服务时长达1600余小时,为陇西的孩子们带去温暖与知识,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和肯定。先后荣获国家级实践服务团队荣誉称号等奖项共计41次。
实践团由原来的自发组织到跨越半个中国的支教队伍发展为现在的传承品牌队伍,实践内容从最初的西部支教到现在形成较为完善的“筑梦陇西”项目,开发出“基地+支教+调研”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深入西部,扎根乡村”的实践布局,一路上实践团在传承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不畏艰苦、砥砺前行”的“赴陇援西”精神。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明眸启光,‘眼’绎未来”实践团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明眸启光,‘眼’绎未来”实践团以“技术与人文手段统筹结合”为基本服务思路,主要通过“普及科学爱眼知识、促进养成健康用眼习惯、改善学习生活视觉环境、促进多主体参与、科学指导多角度关怀”双核心五模块方法守护青少年儿童眼健康并基于“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专业理念提供关爱护眼服务,深入实地、科普宣讲、问卷调查、视力检测、灯光改造、长效追踪,设立多处云视力监测线下平台,利用算法针对性防控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获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认证,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慧眼云生态”模式。
团队所服务的学校及社区中约80%的学生视力状况于服务期间有所好转,得到了德州教育和体育局、德州市自然资源局的高度评价与成果反馈意见。团队一系列调研成果与实践事迹,获中国青年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德州日报(纸质刊登)等众多媒体多次报道,社会各界反馈好评如潮。
建筑工程学院
“砼心筑桥,情系黄河”实践团
建筑工程学院“砼心筑桥,情系黄河”实践团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沿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前行,实地走访了山东省8个地级市中50个乡村社区,发放并回收桥梁病害调查问卷1000余份,建立社会实践基地4处,通过分析病害数据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专利3项,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现场勘测,记录数据,利用BIM建立桥梁模型分析数据。生成桥梁病害数据库,利用新材料、企业技术预防或修复病害,将成果反馈于企业与政府,围绕“黄河流域桥梁病害分析调研”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为“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贡献力量。
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五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持“五育并举”理念,完善“一目标、两结合、三原则、四主体、五维度”的“12345”实践育人模式,共组建各级各类实践团队1900余支,近16000人奔赴全国各地扎根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企业工厂车间、防汛抗疫一线等地开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他们用镜头记录青春风采,用文字展现青年担当。